11月14日晚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乒乓球男团小组赛的球台边,35岁的马龙穿着北京队队服站在场地中央——这是他第六次踏上全运会的赛场,球拍握在手里,还是20年前第一次打比赛时的温度。
当晚北京队的胜利没有悬念,与黄友政、王楚钦搭档直落3盘击败河南队,拿下小组赛首胜。但比比分更有“烟火气”的,是赛后混采区里的小插曲:王楚钦挤到马龙身边,半开玩笑地冲记者摆手:“赶紧问龙队,过了这村可没这店——‘六朝元老’的采访机会得珍惜。”话音刚落,在场的人都笑了,马龙也跟着挠头:“别听他瞎扯,明明是我跟着他们蹭赢球。”
笑声里藏着的,是马龙对赛场的“执念”。当被问起第六次参赛的心情,他收起玩笑:“紧张啊,跟第一次打青年赛似的,手心还会出汗。但更多是兴奋——能和小队员一起拼,这种‘还能打’的感觉,比拿冠军还踏实。”
对于“老将”这个标签,马龙摇了摇头:“我从来没觉得自己老。竞技体育里没有年龄线,拼的是每天清晨的训练量,是发球时抠到毫米的细节,是站在球台前想赢的狠劲儿。你看王楚钦他们进步快,但我昨天还跟教练练了半小时逆旋转发球——我没掉队,凭什么说我是老将?”
从2005年第一次参加全运会到2025年的“六朝元老”,马龙的荣誉簿里写满了双圈大满贯、世乒赛三连冠,但他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奖杯:“我见过太多人因为伤病离开,但我幸运的是,能一直站在这里。不是因为我‘抗造’,是因为我从来没放下过球拍——昨天练到十点,今天还是能早到一小时。”
采访马龙对着镜头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话,声音里带着运动员的纯粹:“想对小队员说,别着急当‘主角’,先把每一次比赛当成‘练兵’。我能打第六次全运会,不是因为我‘老’,是因为我把每一次上场都当成第一次——你们的就是未来的‘第六次’。”
球台旁的灯光还亮着,马龙转身走向训练区,背影里没有“老将”的蹒跚,只有运动员的坚定。就像他说的,竞技体育里从来没有“过时”的运动员,只有“还想打”的初心——而这,就是他站在第六次全运赛场的底气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