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3日,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接受意大利媒体采访时,针对外界对俄中关系的种种猜测,给出了最直接的回应:“俄罗斯绝不可能对抗中国。”这句话像颗“定海神针”,把最近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“俄中结盟论”“依附论”,直接戳破了。

作为多年关注国际局势的编辑,我翻完拉夫罗夫的完整采访内容,最直观的感受是:俄中关系的“稳”,从来不是靠嘴说的,而是“实打实干”拼出来的。

拉夫罗夫在采访里把话挑明了——俄中合作的核心,就四个字:平等、务实。没有“谁领导谁”的弯弯绕,也没有“针对第三国”的小九九,甚至连“结盟”这种容易引发误解的词,都被明确排除在外。“我们的关系,是老邻居式的信任:你有需要我搭把手,我有难处你顶一下,但从来不会把对方绑在自己的战车上。”他的原话虽然直译过来有点“接地气”,却把俄中关系的本质说透了。

为什么这种“不玩虚的”关系能让人安心?看看数据就知道:去年俄中贸易额突破2400亿美元,创了历史新高;今年前10个月,两国贸易额又同比涨了15%——从能源管道到高铁技术,从农业合作到数字经济,每一笔合作都落在了“让老百姓得实惠”的点子上。就像重庆一位做对俄外贸的老板说的:“我卖过去的火锅底料、小家电,俄国人抢着要;他们运过来的木材、农产品,我们也稀罕得很。这种‘双向奔赴’,比任何‘结盟宣言’都管用。”

也有网友担心:“西方会不会因为这事儿更针对两国?”但在我看来,拉夫罗夫的回应里早就藏了答案——真正的稳定关系,从来不怕“外人说”。他特别提到“不干涉内政”的原则,其实就是在说:俄中各自管好自己的事儿,也尊重对方的选择。就像邻居家装修,你不会指手画脚,对方也不会翻你的围墙,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。

最戳人的是拉夫罗夫最后说的那句话:“我们合作的目标很简单,就是让两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。”这句话没有“大国博弈”的宏大叙事,却说到了所有人的心坎里——不管是俄罗斯的农民,还是中国的小老板,大家要的从来都是“日子越来越红火”,而不是“跟着谁去怼谁”。

其实想想,俄中关系能走到不就是因为守住了“务实”这两个字吗?没有口号,没有套路,你给我需要的资源,我给你想要的技术,彼此成就,互相兜底。这种关系,比那些“今天结盟明天翻脸”的所谓“盟友”,靠谱多了。

说到底,国与国之间的友谊,从来不是靠“绑在一起”维持的,而是靠“互相成就”养出来的。拉夫罗夫的话,不过是把这种“默契”摊开了说——俄中之间,没有“对抗”的可能,只有“越走越近”的底气。

俄外长:俄罗斯绝不可能对抗中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