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31日,湖南省湘潭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则公告,为一桩曾刺痛全国的校园悲剧画上了最终句号——“湘潭大学投毒案”罪犯周立人被依法执行死刑。这个曾因“硕士研究生投毒室友”引发全民热议的案件,终于以法律的名义,给受害者家属和公众一个迟到却坚定的交代。

时间回到2023年,26岁的周立人是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。因与原宿舍室友作息不合,他申请调至琴湖公寓10栋608室,与法学院硕士张某建、周某仁、龙某麟成为新室友。这份“新开始”并没有带来期待中的和谐:作息时间的冲突、日常琐事的摩擦,很快让室友关系降至冰点——从偶尔的争执,到多次激烈争吵,再到2024年3月,张某建等三人联名向学校提交“调宿申请”,要求将周立人调出宿舍。

这份申请,成为周立人走向极端的导火索。据法院审理查明,2024年4月,周立人开始谋划报复:他在网上查阅多起投毒案例,秋水仙碱的毒性资料,甚至化名“张建程”,以“做猕猴桃实验”为名网购了1克秋水仙碱粉末,藏在宿舍衣柜的锁箱里。4月3日至6日,明知张某建、周某仁会分食室友周某仁的罐装麦片,周立人仍将超过致死量的秋水仙碱,悄悄投进了那罐已开封的麦片中。

4月7日上午,张某建像往常一样用绿色磨砂玻璃杯冲泡了这份麦片——他不知道,这杯“普通的早餐”,会成为他生命的终点。食用后不久,张某建出现头晕、呕吐、腹泻等症状,同学赶紧送他去湘潭市中心医院就诊;8日,病情未好转的他再次住院;9日晚转入重症监护室;10日紧急转往长沙湘雅医院……但一切努力都没能留住这个25岁的生命,4月13日,张某建因急性秋水仙碱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离世。

更让人痛心的是,在张某建抢救的4天里,周立人始终隐瞒投毒事实。即使老师、民警、父母多次告诉他“查明病因才能救张某建”,他依然选择沉默,直到4月17日被警方抓获。

2025年4月,湘潭中院一审以故意罪判处周立人死刑,剥夺政治权利终身;8月,湖南省高院驳回上诉,维持原判;9月,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死刑。10月31日,周立人被验明正身,押赴刑场,结束了自己的生命。

消息传出后,网友的讨论里满是复杂的情绪:有人痛惜“张某建本来有光明的却被室友的极端毁了”;有人反思“校园里的小矛盾,为什么会升级成致命报复?”;也有人坚定“法律没有放过任何一个凶手,这是对受害者最好的告慰”。

这起案件的结局,不是“复仇”,而是“正义”。它用最沉重的方式告诉我们:情绪失控的代价,可能是两条生命的毁灭——受害者失去了凶手也葬送了自己的人生。而校园作为年轻人成长的“象牙塔”,更需要每个人学会“如何处理矛盾”:多一点包容,多一点沟通,多一点对生命的敬畏,才是避免悲剧重演的关键。

正义可能会迟到,但永远不会缺席。周立人的死刑,不仅是对犯罪的制裁,更是对所有生者的警示:生命只有一次,无论什么时候,都别让愤怒冲昏了头脑,别让一时的冲动,变成一生的悔恨。